close

借放_181208_0535.jpg

「到底大公司好還是小公司好?」

「新創公司是不是等同於在累積創業經驗?」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人畢業就加入新創到底好在哪?」

 

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我在新創公司的收穫

回想兩年多前加入公司
所有過程都讓我歷歷在目
今年年底剛轉入外商公司強烈感受到企業文化和環境的差異

於是寫下這篇文章,是我這兩年多來至今的一些感想。

 

先從新創公司說起
在新創上班我認為最為寶貴的事情有下面三項:


1. 獲得獨立作業的機會
新創公司不像傳統企業,工作內容固定,人員的權責也固定。每位新創公司的成員都有可能被臨危授命,成為某項專案的負責人。過往沒有規則,手上資源也不夠,新的任務會突然交到你手上,你得自己想辦法東拼西湊地完成使命,這種磨練可說是新創公司帶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在成熟企業裡可能要待上好幾年,各方面都被組織認可後才能得到這樣的機會,而且還得遵循公司的章法來做事。但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還是要看個人,我剛進去時就花了一段時間適應,原因是覺得公司流程混亂,主管沒有給予教育訓練卻被委以重任云云,曾長達三個月我都處在懷疑人生的狀態,但沒人幫我解決難題,難道不能自己找出解答嗎?於是開始把專注力轉移到該如何解決問題,請教同業前輩該如何處理,因為這樣每天沈浸在研究組織問題和提升行銷專業能力上,總覺得自己活在平行時空,即使同事跟我說話,我也記不太得他們說什麼,很難形容,但這是我當下的感受。回想起來認為是機會和磨練,畢竟一般同齡的人也很難體會吧,誰會這樣年紀輕輕看起來心事重重。


2. 思考如何低成本做行銷
異業合作是所有行銷方式中最便宜的,不像大企業往往一年編列的行銷預算動輒上千萬上億,因品牌知名度大,即便談合作也是游刃有餘。但新創不一樣,少量的行銷預算下(前期幾乎是沒有),你也必須想辦法完成任務。記得那時我常survey合適的合作夥伴,不管是導流曝光提升知名度,或是會員串接,都必須去思考如何跟對方談,也因為新創的彈性,幾乎是獲得老闆的口頭同意人就出發去執行了,這也影響我後來在做開發真的沒什麼好怕的,即便從沒合作過也會提出ABC至少三種以上的合作方案給對方。資源少的狀況下,接進新媒體商和製作公司也一定殺價殺到底,切換不同說話方式殺到對方的業務已經招架不住了才肯成交,這種強悍的性格是環境造就的,因體認到現況就是如此。但也不需過於擔心這樣會被討厭,了解你處境的人自然仍和你是朋友,來台北後我還是常和過去合作的那些AE出來吃飯聊聊天。總之,議價能力不論後續是到大公司,或個人生活上的採購,都相當有幫助。如果你真的選擇進入新創公司,不管你負責什麼樣的職位,積極參與跟客戶有關的任何會議或是專案,盡量多做一些與行銷、社群經營相關的工作,對你絕對有好處!

 

3.直接跟在老闆身邊學習
在大公司因為組織階層化,對到的往往是中階主管,他可以教的比較侷限於做事的方式和一些專業知識經驗上的分享。但新創公司相對是扁平化組織,對到的直接是老闆,跟在身邊有時也有機會參與到老闆和老闆之間的對話,看的事情更廣泛、格局更高,這就是為什麼人說跟著千萬賺百萬,有時進新創已經不是在選工作了,而是在選老闆,老實說新創圈就這麼小,互相都會認識、也會私下討論哪家的老闆怎樣,但是不是個好老闆較難第一時間分辨,需要靠經驗和長期相處去判斷看誰是值得跟的。和經歷、個人魅力有關,但和學歷沒有太大關係,我也曾經看過那種從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回來的老闆,人家說話說到一半就從中間插話進來自我介紹遞名片、搶著表現自己,搞的所有人很錯愕。後來他的公司還在不在就不得而知了,只記得那家公司的產品和一個討人厭的老闆。

 

 

 

另外還想提醒的是,有些人想加入新創是因被開放的企業文化、累積創業經驗和工作充滿開創性等誘因吸引,但這些條件往往是一體兩面的,應想清楚了再去。

關於「開放的企業文化」,這是最明顯的誘因,但也最不靠譜。理想固然重要,但工作不是家家酒,最終仍要面對許多工作的壓力與現實的挑戰。一群有理想的年輕人一同為公司打拼很熱血,但當公司若遇上一些組織問題時,熱血、開放的文化、舒適的辦公空間這些特質,反倒成為一種諷刺。光是因為「開放文化」而被吸引進去的新創員工,也往往在公司遇到難關時,有種「怎麼大家變成這樣?」、「好日子結束了?」的驚訝與失望,甚至導致離職。
其次,我還領悟了一件事,就是打造價值觀相近的團隊,才能夠締造好的工作結果,面試時要從這個人的回答中確認至少跟自己有七成相同,一個團隊裡絕對不能找進有A價值觀和B價值觀的人同時存在,長期下來會有衝突。選擇價值觀相近的人,如此一來才不用去爭論「這才是一般的做法」或「這樣做才符合常識」,也不會因為價值觀不同而氣急敗壞。新創公司和外商比起來,同事之間關係確實是緊密許多,但工作畢竟是要做出績效的,不是在扮家家酒,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外商公司工作的,一定是績效導向、工作優先的人。

 

關於「累積創業的經驗」,唯一的方式就是自己去創業,最好是自己從口袋拿錢出來那種。在新創公司上班,雖然可以參與老闆創業的過程,也可以近距離觀察,但那就像看別人打遊戲一樣,你看得再清楚,分析得再透徹,還是無法抓到真正的核心。有些時候,在大企業擔任重要職務的人,反倒對特定市場瞭解透徹,也精準累積了必要的人脈與資訊,這種人一出來創業絕不會輸給待過新創公司的人,跟是否在新創公司上班沒有絕對關係。

 

 

再來談到目前的外商公司,上班頭三天新環境讓我感到相當不自在,這裡的人每天穿著西裝,開放式空間可以看到每個人都在拼命作業、打電話開發新客戶,人聲鼎沸加上許多人習慣拿著咖啡快步在辦公室穿梭讓我感到吵雜和壓力。中午時間很少人習慣午休,大部分的人選擇繼續作業或拿自己的書來看。這樣的環境,讓我隨著時間快來到6:00心情不禁開始雀躍起來,6點一到立刻提起包包,頭也不回地嗶卡、手刀式快步閃離辦公室。

第四天我開始進入狀況,痛苦指數從五顆星降到一顆星,只是中午吃完飯要快步回辦公室,因例行公事是每天下午1:30和廣州團隊concall,總經理人在廣州也會與會,這時開始交出自己做的數據分析報表、營收狀況、廣告成效等,第五天開始拿起電話開發合作廠商和做企劃提案,這是我最喜歡的工作內容,私下雖不太說話,但開發新客戶時我的戰鬥指數大概破萬吧,源源不絕的活力就來了,這就是為什麼以前的主管很難理解平時不見我說話,業績還能第一名。

此外,外商公司的SOP流程和福利制度等完整性是一般人可預想的,只是跨國團隊工作讓我原本有些遲疑會不會影響工作效率,但事實證明工作效率只跟「人」有關係,發mail過去請廣州會計匯款給廠商,大約半小時內便處理好;請歐洲工程師開後台監測權限,也是當天申請就當天approve了,進去時真讓我開了眼界。在台灣很多公司想做出AI產品,最後因資源不足無疾而終,但公司從去年8月份時著手規劃的AI學習程式,上個月產品已經上線並選台灣市場作先鋒進行推廣了,我跟產品經理聊了很多,也瞭解跨國團隊的運作、如何資源共享,產品是由倫敦團隊8-10人小組完成的,「找有經驗的人來做事,事情才會做得快」這句話是真理。雖然我們也期盼找來肯做但沒經驗的人,透過快速學習、追趕的方式做出成效,最後只得到了教訓,就是不論時間如何壓縮,都不會讓事情如期如質完成的,我就是那個追趕到被搞壞了的例子。


結論:
不論是外商或新創,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不可能要求新創給你更多資源;也不可能要求跨國公司給你無限彈性的發揮空間,重點還是把心力聚焦在完成任務和學習上面,當你達成目標時就代表你具備這樣的能力了。以前我老闆總說我的眼睛老是盯著外面看,想著什麼時候轉去4A廣告公司就可以怎樣怎樣的,其實那真的是想太多。要是基本的都沒做好,去哪都是一樣的。

這幾年個性改了,以前人家說東我偏要往西,現在只要是前輩給的忠告我都會虛心接受、會去想他為什麼這樣子說,少走點冤枉路,才能直線抵達目的地。重點是想清楚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工作不可能都如你的意,沒有那種兼具環境友善又期待同時讓你快速成長的,只能提早設定好目標,集中心力去做那件最重要的事情,順風的路、不用用力划槳也能一帆風順,是所謂事半功倍。

arrow
arrow

    蘇婷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